买车不是买?女子36万宝马竟变租车,要还54万!
郑州杨女士的遭遇,堪称现代版的“农夫与蛇”。
她满怀憧憬地走进河南中德宝4S店,想的是“金戈铁马”,驰骋疆场,提一辆36万的宝马525Li,开启人生新篇章。
谁料,两年后,昔日的“战马”竟成了“枷锁”,不仅被强制收缴,更揭开了合同背后隐藏的“惊天秘密”——这辆车,她竟是租来的,而且租金总额高达54万余元!
这比当初谈定的36万落地价,足足高出近20万元!
“昔日金戈铁马,今日枷锁缠身”,这情节,恐怕连《三国演义》里的权谋也比不上。
初见这辆宝马525Li,杨女士的感受,想必如同“初见桃花源”。
那流畅的车身线条,宛若“行云流水”般优雅,在阳光照射下,金属漆面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如同“沧海遗珠”。
内饰更是“锦上添花”,高级真皮座椅触感温润细腻,每一处缝线都凝聚着匠心。
驾驶座仿佛是“君王宝座”,宽大的中控屏幕,操作流畅,音响效果更是“绕梁三日”,置身其中,便是对“生活品质”最好的诠释。
2023年9月,杨女士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踏入了河南中德宝4S店。
销售人员白某言,巧舌如簧,将这辆宝马525Li描绘得“花好月圆”,声称有大幅优惠,低首付即可落地。
杨女士急于在中秋前拥车,图省事,便在销售的引导下,草草签下了那份日后成为噩梦的“分期合同”,并支付了6万余元首付。
她坦言,当时的她,犹如“温水煮青蛙”,对合同的潜藏危机毫无察觉。
后来,在办理行车证时,车辆登记在公司名下的情况引起了杨女士的警觉。
销售的解释——“方便贷款,日后过户”——虽然看似合情合理,却如同“画饼充饥”,埋下了信任的隐患。
彼时,车牌已然安装,事已至此,杨女士也只能选择“姑且信之”。
转眼到了今年5月。
因财务周转不畅,杨女士逾期了两个月的“还款”。
7月,当她远在四川为生计奔波时,一纸“车辆被拖走”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将她从现实的忙碌中惊醒。
更令她心胆俱裂的是,一份电子租赁合同赫然出现,要求她支付24万元才能赎回车辆。
这才如梦初醒,两年来的“还款”,竟是“镜花水月”,是租金,而非购车款!
而那份租赁合同上罗列的租金总额,竟高达54.9万余元!
这辆36万的宝马,最终要让她付出接近55万的代价,这简直是“巧取豪夺”!
河南中德宝4S店客户经理张建菲的回应,更是令人心寒。
她将“融资租赁”辩解为“多元化销售”,是为贷款困难客户提供的“低首付”方案。
她强调合同条款已明确,客户签字确认,对此“100%知情”,并甩出一句“成年人要为自己负责”。
这番言论,仿佛是“冷酷的审判官”,将责任全然推给了杨女士。
然而,她后续承诺的“协商”,不过是“杯水车薪”,难以弥合杨女士所遭受的巨大损失。
律师的一番解读,为事件的定性提供了专业视角。
融资租赁本身并不违法,杨女士逾期未付租金也构成违约。
但律师也明确指出,金融公司“秘密拖车”的行为,可能侵犯了杨女士的合法使用权,事先通知义务的缺失,是其操作中的瑕疵。
更重要的是,如果销售在推销过程中存在“欺诈”或“重大误解”的诱导,那么合同的效力便值得商榷。
杨女士当初对“分期购车”的普遍认知,与合同上“租赁”的字样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信息鸿沟。
这54.9万的租金总额,更是触碰了公众认知的底线。
一辆36万的宝马525Li,两年后,其“租金”竟比“车价”还要高出近20万。
这已非“合理溢价”,而是赤裸裸的“盘剥”。
这如同“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的短视行为,既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 tarnishes 了品牌形象。
回想杨女士这两年的心路历程,从最初的“欣喜若狂”,到如今的“心如刀绞”。
她以为自己是在为“美好未来”添砖加瓦,却不曾想,这“砖瓦”最终都砌进了别人的“金屋”。
这种从“满怀希望”到“绝望透顶”的情感跌宕,足以让任何一个普通人都感同身受。
这桩事件,绝非个例,而是折射出当前汽车销售领域存在的一些“灰色地带”。
消费者在购车时,往往因为对汽车知识的缺乏,以及对销售人员的信任,容易掉入“陷阱”。
“低首付”、“零利率”等诱人的宣传背后,可能隐藏着“套路贷”、“融资租赁”等复杂的操作。
律师也提到了,杨女士可以主张降低租金。
这给了消费者一线希望,也说明法律并非“铁面无情”。
每一个消费者,都应该勇敢地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发声。
这辆宝马525Li,作为一款以驾驶乐趣和豪华体验著称的车型,它所代表的,本应是“驾驭人生”的畅快与自信。
然而,在杨女士的经历中,它却成了“束缚自由”的象征,让她的生活陷入了“寒冬”。
这桩事件,也让我们反思,汽车销售行业,究竟该如何才能真正实现“诚信经营”?
如何才能让消费者在购车过程中,感受到的是“阳光明媚”,而非“暗藏玄机”?
销售人员的“口蜜腹剑”,客户经理的“推诿塞责”,都像是在杨女士伤口上撒盐。
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金钱的纠纷,更是一场关于信任与尊严的较量。
最终,这辆宝马,是会成为杨女士的“心头之恨”,还是能通过法律途径,将损失降到最低?
这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但无论如何,这出“天价租车”的闹剧,都给所有消费者敲响了警钟:买车不易,谨慎为上!
热点资讯/a>
- FPG外汇:创新科技支持,优化用户交易体验
- 跨界“湘”遇 QQ飞车融入湖湘元素
- 千元硬刚万元表!国产机械表三大黑科技打破精度天花板
- 歼20S正式加入空军队伍,双座设计引发美媒称赞
- 特朗普一句话,泰柬冲突瞬间停火,难道真怕失去美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