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质疑医学生飞机上救人无资质的人,你们批错了方向
7月19日,在一架从武汉飞往新疆的航班上,当广播紧急寻医时,来自武汉大学的2024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孙毅杰,没有丝毫犹豫,挺身而出。
孙毅杰同学凭借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初步为乘客进行体格检查,发现乘客脉搏细弱、神志涣散,判断情况危险。随后,他与机组人员紧密分工合作,为乘客持续吸氧、测量生命体征,最终使患者转危为安,还细心写下抢救过程和后续建议。
在获悉孙毅杰的行为之后,武汉大学专门发文表扬了孙毅杰的行为。不过,文章发布后却引起了不同的声音,网友们看法褒贬不一。有网友认为孙毅杰在他人生命危急时刻,能积极施救,展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和担当精神,这种行为属于见义勇为,应该被点赞表扬。
当然,也有不少网友质疑称,今年才上大二的孙毅杰,临床知识匮乏且没有执业资格,在飞机这种抢救手段极为有限的环境中施救,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对他自身,都存在极高的风险。武汉大学在宣传此事时,未提及这些潜在风险,似乎有所欠妥。
看完一些人的论调,我发现有些人清醒的让人可怕,如果凡事我们都前怕狼后怕虎,把所有的前因后果都想明白才去干,很多事情是干不成的。尤其像救人这种燃眉之事,危急时刻哪容得人去想后果,如果围观者都事无巨细地考虑好了再施救,人恐怕早就凉了。
有人替孙毅杰担心,怕他救人不成反被讹,这当然是为了他好。但我们为什么不想一想,为什么要让孙毅杰来承担可能被讹的风险呢?我们为什么不给见义勇为者,提供一个心无旁骛的勇为环境呢?这才是最应该质疑,或者说诘问的关键所在,而不是在这里质疑孙毅杰该不该救人。
当下,“扶不扶”“救不救”的争议一直存在,孙毅杰在这种舆论环境下,依然勇敢地选择救人,其行为令人动容,而他理性的自我认知和对他人的提醒,更是彰显出超出年龄的成熟与担当。他的行为,是毫无疑问的见义勇为,不存在合不合适,应不应该。
面对质疑,孙毅杰坚称自己并不后悔,也没有后怕。他表示自己对相关法律规定有所了解,此次救助未涉及有创操作和药品使用。而且,他虽才入学一年,但按照学校规定,已选择临床导师,并利用寒假和平时课余时间在急诊科见习,积累了一定经验,对常见病症有一定的判断和处理能力。
从法律层面分析,倘若孙毅杰“抢救失败”,是否需要承担责任呢?根据《民法典》第184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一“好人法”条款的设立,旨在解除救助人的后顾之忧,鼓励社会公众在他人危难时积极伸出援手。
像孙毅杰这种情况,只要他在救助过程中不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即便最终救助效果不理想,也无需承担民事责任。这一法律规定为紧急救助行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救人与预见风险之间的关系。
回到我们每个人身上,当遇到类似情况时,我们会像孙毅杰一样勇敢地出手帮忙吗?或许很多人在第一时间会有所犹豫。一方面担心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不足,不仅帮不上忙反而可能好心办坏事;另一方面,社会上偶尔出现的救助者被讹诈的负面事件,也让人心存顾虑。
孙毅杰的行为也给了我们启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们不应因害怕承担风险而对他人的危难视而不见。如果我们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如简单的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在紧急时刻就应勇敢地站出来,为挽救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同时,社会也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保障机制,加大对救助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营造一个人人敢于、乐于帮助他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热点资讯/a>
- 证监会难辞其咎!7月4日,今日面对的四大消息全面来袭!
- 退休后还能领失业保险金吗?政策条件与特殊情形全解析
- 印尼对美送大单,越南关税受压,东南亚国家灵活选边
- 小说:战国变星际列强争霸,我秦风日记揭秘,横扫宇宙战舰!
- 2025年1月,巨蟹座爱情运爆棚,如何让感情更加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