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军三位老军长,战功赫赫授上将,却集体无缘兵团司令?
1955年授衔仪式上,三位红四军老军长王宏坤、许世友、陈再道肩扛三颗金星,那叫一个威风!
可仔细一瞅他们的履历,嘿,这事儿透着蹊跷。
1949年全军整编兵团时,这三位战功赫赫的老将居然集体错过了兵团司令的宝座,你说邪门不邪门?
要说这红四军,那可是红军里的金字招牌。
首任军长徐向前带着这支队伍在鄂豫皖苏区打出了赫赫威名,后来接手的王宏坤、许世友、陈再道,个个都是能征惯战的狠角色。
这支部队打仗就像河南老乡抡锄头,那叫一个稳准狠!
1933年那会儿,红四军从五千人扩编到两万多人,硬是打成了红四方面军的顶梁柱。
王宏坤这老哥可真是憋屈得很。
1933年就当上了红四军军长,抗战时期跟陈赓平起平坐,都是八路军六大旅长之一。
到了解放战争,人家可是晋冀鲁豫军区的二把手,给刘伯承当副手。
照理说这资历当个兵团司令绰绰有余,可偏偏被地方工作给绊住了脚。
1947年那会儿,他看着主力部队南下打仗,自己却要留守后方,心里那叫一个不是滋味。
本来二野还备着个第六兵团的编制,打算万一渡江不顺就让他上,结果仗打得太顺,这好事儿就黄了。
这感觉就像豫西老话说的:"种地不赶趟,收成看天赏"!
许世友就更让人唏嘘了。这位少林寺出来的猛将,当年七次参加敢死队,两次当队长,那叫一个不要命。1948年打济南的时候,他都当上兵团司令了还拎着大刀往前冲,警卫员急得直跳脚。可到了1949年整编那会儿,这位老哥却因为伤病只能躺在山东军区医院干瞪眼。医生劝他好好养伤,他气得直拍床板:"老子当年刀劈鬼子的时候,你们还在穿开裆裤呢!"可惜啊,再猛的将军也架不住伤病折腾,就像头受伤的老虎,只能眼睁睁看着猎物被别人叼走。
陈再道的故事就更扎心了。这位老将在二野那可是出了名的老实人,跟陈赓、陈锡联并称"三陈"。从中原突围到挺进大别山,从淮海战役到渡江作战,场场硬仗都有他的身影。可人家陈赓当上了兵团司令,他还是个纵队司令。淮海战役庆功会上,他闷头灌了一口地瓜烧,苦笑着对战友说:"老陈去当兵团司令了,俺还是老样子..."旁边人打趣道:"你这'三陈'里最老实,活该吃亏!"这话说的,就跟河南老乡常念叨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一个理儿。
要说这三位为啥没当上兵团司令,里头门道可多了。首先这位置本来就不多,四大野战军加起来才十六个,比现在考公务员还难。许世友那是真可惜,要不是伤病拖后腿,凭他的资历和能力,当个兵团司令那是板上钉钉的事。王宏坤就吃亏在长期搞地方工作,虽说也是重要岗位,可比起野战军的风光总是差那么点意思。至于陈再道,二野的兵团司令位置都被陈锡联、杨勇这些更受重用的将领占了,他这个老实人只能继续当他的纵队司令。
1955年授衔那天,三位上将摸着肩章上的三颗金星,心里怕是五味杂陈。这感觉就像河南梆子里唱的那句"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打仗的时候个个都是拼命三郎,可到了论功行赏的节骨眼上,时运、健康、机遇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往往比战功更能决定一个人的前程。要说这三位老将谁最遗憾,怕是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王宏坤错过了野战军的机会,许世友败给了伤病,陈再道输在了太老实,各有各的苦衷。
这些老将军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战争这个巨大的齿轮里,个人命运往往身不由己。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上将军衔,是对他们革命功勋的最好肯定。虽然错过了兵团司令的位置,但历史会记住这些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就像那首老歌里唱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些老将军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可比什么官职都来得实在。
这篇文章只是供着看的,没什么实际用处,也不是啥建议或者指导哈。要是有侵权的情况,就赶紧联系我们把它删掉。
热点资讯/a>
- 长期单身,你究竟有哪些感情难题需要解决?
- 清末动荡史,从林制军抗敌到清帝退位,演绎清朝覆灭全过程
- 绯闻不到24小时,刘宇宁祝绪丹先后发声:都好朋友,别闹了!
- 当两个人的爱情遭受家庭阻碍该怎么办?这些经验你需要知道
- 如何把零碎的照片做成漂亮的视频?原来方法简单,一分钟就能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