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爱电竞

你的位置:爱电竞 > 爱电竞介绍 >

刘备请动诸葛亮,却不知自己错过了两个比卧龙更狠的角色

点击次数:178 发布日期:2025-08-06

刘备请动诸葛亮,却不知自己错过了两个比卧龙更狠的角色

讲到刘备,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那个爱哭的皇叔,要么就是那个织席贩履的穷小子。可要我说,这都是表面。刘备这人,骨子里是个狠角色,对自己狠,对时局也看得透。要不然,一个没根没底的家伙,怎么可能在那个英雄遍地走、枭雄多如狗的年代,硬生生掰扯出三分天下的一角?

他早年那段日子,说句不好听的,就是个四处漂泊的“高级打工仔”。今天投靠这个,明天依附那个,从公孙瓒到陶谦,再到曹操和袁绍,谁的码头他都拜过。关羽、张飞两个万人敌的猛将,就这么死心塌地跟着他啃干粮、睡草地,图啥?图的就是刘备身上那股子劲儿,那股子“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执拗。

在荆州那几年,算是刘备人生的一个大坎儿。寄人篱下,看刘表的眼色过活,手底下兵不过千,将不过关张赵。每次跟刘表喝酒聊天,聊到天下大势,刘备都是慷慨激昂,可一回到自己那简陋的驻地,摸着大腿上长出来的赘肉,心里那个苦啊,跟黄连似的。英雄无用武之地,岁月蹉跎,这比沙场上挨一刀还难受。

他心里明镜似的,光靠兄弟义气和汉室宗亲这块招牌,是吃不长久的。手底下缺个能擘画全局的顶尖聪明人,一个能把脉天下、落子无悔的操盘手。这种渴望,简直是刻在了他的每一个眼神里。所以,当他听到“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种传闻时,那感觉,就像是溺水的人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三顾茅庐”的故事,咱们耳朵都听出茧子了。可你想想看,一个年近半百、名义上的“皇叔”,带着两个能横扫千军的兄弟,顶着漫天大雪,一次又一次去请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关羽张飞早就按捺不住了,心里嘀咕:“大哥是不是魔怔了?一个村夫,至于吗?绑也得把他绑过来!”

刘备不吭声,他心里清楚,他要请的不是一个打手,而是一颗“定海神针”。他需要的是对方心甘情愿地把身家性命和一肚子才华都押在他这艘破船上。所以,姿态必须做足,诚意必须溢出来。当诸葛亮睡眼惺忪地醒来,看到门外那个冻得瑟瑟发抖却眼神灼灼的中年人时,他知道,这个人值得他出山赌一把。

隆中对策,一番话说得刘备茅塞顿开,拨云见日。从此,刘备集团才算有了真正的灵魂和战略蓝图。可以说,没有诸葛亮,刘备可能一辈子也就是个二流的军阀头子,在历史长河里翻不起多大的浪花。

可历史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它充满了各种“要是当初”的遗憾。刘备费尽心机请到了卧龙,却也实实在在地错过了另外两位高人。这两位的本事,真掰扯起来,未必就在诸葛亮之下。

第一个,就是给刘备指路的“水镜先生”司马徽。这位老先生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当时荆襄一带名士圈里的“教父”级人物,庞统、徐庶这些牛人,都算是他的门生故旧。他看人,一看一个准。刘备当时落魄,跑去拜访他,想讨个主意。

司马徽没多说废话,就悠悠地讲:“寻常的儒生俗士,哪能看懂时局?能看懂时局的,只有俊杰。这片地界上,‘卧龙’、‘凤雏’,就是俊杰中的俊杰。”这话,算是给刘备的后半生点了一盏明灯。刘备听完,如获至宝,从此一门心思就扑在了找诸葛亮这件事上。

可刘备当时就没多想一层:司马徽既然能一眼看穿天下英才,他自己的本事能差到哪儿去?他为什么不请司马徽出山呢?司马徽自己呢,也跟个世外高人似的,点拨你一下是情分,但绝不亲自下场跟你趟这浑水。他选择了一种更超然的方式,旁观着历史的走向。这种人,要么是看透了,要么是心灰了,总之,他有他的坚守。刘备的错过,是一种无奈,人家压根就没想跟你玩。

另一位,就更可惜了,叫崔州平。这哥们儿跟诸葛亮是铁哥们,经常一起啸聚山林,纵论天下。崔州平出身于天下望族“博陵崔氏”,家学渊源,见识超群。更要命的是,他家在董卓之乱里惨遭屠戮,他一个人侥幸活了下来。

这种经历,让他对这个世道看得比谁都透,也比谁都恨。刘备在三顾茅庐之前,就碰上过崔州平,两个人聊得特别投机。刘备发现,跟这人聊天,思路之清晰,眼光之毒辣,简直跟自己肚子里的蛔虫似的。当时刘备心里就动了念头,这要能招揽过来,不亚于又一个萧何、张良啊!

他试探着发出了邀请,可崔州平怎么回的?崔州平只是淡淡一笑,说了一番话,大意就是:“我要是想当官,早就去了。可这世道,换汤不换药,争来斗去,苦的还是百姓。我只想做个耕田的农夫,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问世事。”

这话一出口,就把刘备给噎住了。刘备那一套“匡扶汉室、拯救万民”的宏大叙事,在崔州平这种经历过家破人亡惨剧的人看来,可能就是个笑话。他的心已经死了,或者说,他选择了一种个人主义的“躺平”来对抗这个乱世。刘备当时可能觉得,天下人才多的是,也不差这一个,就这么放过了。

这一放,就成了永久的遗憾。崔州平后来和诸葛亮的朋友石韬、孟公威一样,都选择了入仕曹魏,虽然官职不高,但也算安稳度日。这恰恰说明,他们不是没能力,而是不看好刘备这条路。他们更倾向于在一个已经建立起稳定秩序的框架内做事,而不是跟着一个前途未卜的理想主义者去冒险。

刘备的班底,说白了,就是个“草根创业团队”。核心成员关、张、赵,是武将;诸葛亮,是战略家。但一个成熟的政治集团,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特别是能治理地方、培养后备力量的经世之才。刘备错过了崔州平、石韬这些人,就等于错过了一整个荆襄地区的士族精英圈子。这也为后来蜀汉人才凋零,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窘境,埋下了伏笔。

说到底,刘备的一生,就是一部不断选择和不断错过的史诗。他抓住了诸葛亮这个最大的机遇,奠定了霸业的基础。可他也因为自身的局限和时运的不济,错过了让这艘船更稳、走得更远的其他可能。人生不就是这样吗?你不可能抓住所有机会,得到所有你想要的东西。能抓住最关键的那一个,已经算得上是天命所归的英雄了。至于那些错过,就只能留给后人,在茶余饭后,发出一声悠长的叹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