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爱电竞

你的位置:爱电竞 > 新闻动态 >

30%减产暗战:光伏玻璃四龙的围堵,谁扛住了巨头的碾压?

点击次数:112 发布日期:2025-07-10

光伏玻璃暗战:双寡头阴影下的四小龙突围

2025年7月,一则行业地震级消息传出:国内头部光伏玻璃企业计划集体减产30%。 亚玛顿董秘公开证实该消息属实,称此举将加速低效产能出清,推动行业供需再平衡。 在福莱特与信义光能两大巨头垄断50%产能的格局下,二线企业亚玛顿、金晶科技、耀皮玻璃、南玻A正通过技术差异化、海外布局和细分领域突破争夺生存空间。

行业格局:双寡头的绝对统治

产能垄断:信义光能与福莱特构成行业第一梯队。 2023年底,信义光能日熔量达25,800吨,福莱特达20,400吨,两家合计占据全球光伏玻璃产能的50%以上。 第二梯队的亚玛顿、南玻A等企业产能均不足10,000吨/天,市场份额不足5%。

成本控制优势:双巨头的核心壁垒在于规模化生产。 1000吨/天的大型窑炉能耗比普通窑炉低20%-30%,成品率更高,而目前仅有信义和福莱特拥有此类产线。 此外,福莱特凭借安徽基地的低电价和石英砂资源,毛利率长期维持在28%-3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客户绑定:福莱特与隆基、晶科等组件巨头签订长单协议,仅晶科能源一家的合同金额就达93.92亿元(2021-2023年);信义光能则通过母公司信义集团覆盖光伏全产业链,实现内部产能消化。

技术壁垒:超薄化与功能化竞赛

厚度与透光率:亚玛顿以1.6mm以下超薄玻璃技术领先,其物理钢化工艺可将厚度误差控制在±0.02mm,透光率达94.5%,比行业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 南玻A的2mm超薄玻璃综合良率达95%,比行业平均高5个百分点,但受限于重资产模式,成本优势未能转化为利润。

TCO玻璃国产化突破:金晶科技是国内唯一实现透明导电氧化物(TCO)玻璃量产的企业,市占率超90%。 其在线CVD镀膜技术性能比肩日本旭硝子,2024年搭载金晶TCO玻璃的钙钛矿组件效率达26.36%,刷新行业纪录。

BIPV场景定制化:耀皮玻璃通过动态雾度调控技术,使TCO玻璃可匹配碲化镉、钙钛矿等不同电池技术的光吸收需求。 其3.2mm TCO玻璃透光率达91%,导电性能提升20%,已应用于雄安华能总部等标杆项目。

资金壁垒:百亿门槛与出海博弈

初始投资门槛:一条1000吨/天的光伏玻璃产线需投资6-9亿元,年产1500万平方米的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 南玻A凭借全产业链布局(石英砂开采至深加工)降低原材料风险,但广西北海基地9座窑炉的日熔量达9000吨,重资产运营导致资产负债率超65%。

出海规避风险:亚玛顿2025年4月宣布投资2.4亿美元在阿联酋建厂,利用当地低电价和自贸区政策辐射中东、欧洲市场;金晶科技马来西亚基地已向First Solar稳定供货,并承接中东BIPV订单(年增200%)。

财务表现:运营效率的分水岭

杜邦分析揭示盈利密码:202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耀皮玻璃以9.1%的销售净利率和0.62的总资产周转率位居双项第一,ROE达1.19%;金晶科技净利率仅4.8%,但凭借0.53的资产周转率实现0.18%的ROE;亚玛顿受海外项目在建拖累,资产周转率低至0.38;南玻A三项指标均垫底,ROE仅0.07%。

成本管控差距:南玻A通过窑炉技改将天然气单耗降低15%,生产成本比同行低8%,但高杠杆(权益乘数2.8×)和低周转率(0.42)吞噬了成本优势;耀皮玻璃则以轻资产模式实现1.8×的较低财务杠杆。

细分市场:差异化技术路线

钙钛矿技术绑定:金晶科技与纤纳光电达成协议:纤纳每扩建1GW钙钛矿产能,金晶需配套500万m²/年TCO玻璃产线。 此合作使其成为钙钛矿产业化核心受益者。

海洋与军用场景:青岛金晶(金晶科技子公司)推出耐盐雾腐蚀光伏玻璃,盐雾寿命提升50%,适配中国沿海漂浮式光伏项目;中航三鑫凭借军工技术转化,光伏玻璃抗冲击强度领先,承接军用光伏装备订单。

回收经济模式:安源玻璃作为国内首家光伏玻璃回收企业,通过循环利用将成本降低15%,顺应欧盟强制组件回收法规生效趋势。

政策与价格:波动中的生存考验

产能过剩与价格战:2022年中国光伏压延玻璃产能达8.4万吨/天,同比增长71.4%,但价格跌至20.8元/㎡(2mm)和27元/㎡(3.2mm),同比下降11.9%和6.1%。 2025年集体减产30%正是应对此困局。

贸易壁垒冲击:欧美对中国光伏玻璃加征35%反倾销税,信义光能越南工厂、福莱特马来西亚基地通过海外产能规避关税,而亚玛顿、金晶科技的出海布局亦瞄准此痛点。

#图文打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