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九大召开,毛主席问:北京的杨勇,究竟是怎么回事
196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著名的英国军事家:蒙哥马利元帅访华,前来参观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训练。
参观结束后,蒙哥马利即兴端起步枪,朝靶场上的钢靶开了一枪,钢靶应声倒地。随后,对自己枪法信心满满的蒙哥马利将步枪交给了陪同自己参观的上将杨勇,让他与自己较量一番。不料,不卑不亢的杨勇朝钢靶连发九弹,弹弹都命中十环,赢得了蒙哥马利的称赞。
当毛主席得知杨勇在这场军事训练实力的大比拼中为解放军争了口气时,毛主席不禁称赞道:“杨勇上将,上将杨勇!”
然而,在9年之后,杨勇便因为复杂的历史原因,一度卷入旋涡,在关键时刻是毛主席的出手相助,让他脱离了困境。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毛主席对杨勇如此信任?后来的杨勇,面临着怎样的人生结局?
被伤痕镌刻的勋章
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历史上的首次授衔,杨勇成为了新中国57名开国上将中的成员之一。然而,杨勇是新中国57名开国上将中,唯一一位被毛主席点名称赞“能够代表共和国开国上将形象”的人。让杨勇练兵,接待英国二战名将蒙哥马利,也是毛主席的主意。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能够让杨勇获得毛主席的如此青睐呢?纵观杨勇戎马纵横的一生,或许我们就能得到问题的答案。
1913年,杨勇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市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1926年,年仅13岁的杨勇加入劳动童子军,从此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革命征程。1933年10月,杨勇投身红军的第四次反围剿作战,杨勇所在红三军团在洵口一带与敌人爆发了激烈的遭遇战。
在这场空前险恶的遭遇战中,杨勇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的他,被敌人的一颗子弹击中头皮。此战结束后,杨勇获得了一枚三等红星奖章和头顶上那一枚永不生发的伤疤。
1934年10月,由于博古、王明的错误指挥,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损失惨重,被迫开始进行长征。1934年11月,湘江战役爆发,杨勇率领红四师第10团试图突破敌军湘江防线。此战关系到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一马当先的杨勇被敌军的一枚手雷击中,破碎的弹片扎进了杨勇的大腿。
然而,受伤的杨勇完全不顾自己的伤势,继续率领红军部队对敌军组织进攻,甚至在战斗的尾声与敌军开展了激烈的白刃战。经过长达两个昼夜的血战,杨勇率领的部队最终击溃了十倍于己方的敌军。在这次战役结束后,杨勇大腿上的疤痕成为了铭记他湘江战役功勋的又一枚“勋章”。
1935年1月,土城战役爆发。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杨勇继续冲锋在前,然而敌军的猛烈进攻,差点让他从此牺牲在沙场。在向敌军阵地冲锋的过程中,杨勇被一颗子弹打穿了右侧腮部,六颗牙齿被敌军的子弹打掉。
满口鲜血的杨勇当时疼得无法说话,然而他依然凭借着自己惊人的毅力,用笔写完了后续的作战计划。在战斗中途,杨勇最终因失血过多,疼痛得晕了过去,这一次负伤也是他人生中最严重的一次。从此以后,杨勇是脸颊单侧酒窝旁留下了一枚“功勋章”。
与日寇进行周旋
如果说十年的土地革命杨勇历经了伤痕与战火的洗礼,那么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杨勇逐渐走向了成熟,成为了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杨勇所在的部队被编入由林彪指挥的八路军115师,杨勇担任115师343旅686团政委兼副团长,负责腰斩消灭沿着平型关大路行军的日寇。平型关战役打响后,杨勇突袭了在平型关老爷庙附近的日军部队,为平型关战役的决定性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
1938年9月,杨勇再次复刻的平型关战役的胜利:在这一年,日军的第108旅后勤部队来到吕梁山一带,试图为山西省内的日军运输物资。在探得日军部队的行军情报后,杨勇决定在汾阳附近袭击日军的后勤运输车队。在日军的20辆卡车进入倒了杨勇部署的包围圈后,杨勇一声令下,让我军的炮弹不仅击中了敌军的卡车,而且还粉碎了公路两翼保护运输队的碉堡。在我军组织突袭不到1小时的时间里,歼灭了200余名敌军。
汾阳的伏击战役获得胜利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日军都未再敢出动汽车来运输军需物资。然而,随着日军前线物资逐渐匮乏,日军不得不派出一辆运输车进行试探。但令日军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心中的这些“小九九”早已被杨勇摸得一清二楚。杨勇决定先给敌人一点甜头,等到日军重新恢复交通线后,再一网打尽日军的后勤运输部队。
最终,当日军恢复了运输路线之后,杨勇率领其麾下部队,在油房坪一代部署埋伏,成功击溃了日军十余辆运输车,并且缴获了全部的物资。在见识到了杨勇的厉害之后,日军动摇了西渡黄河的决心,开始朝汾阳方向撤退。杨勇再次拿捏住了日军惊弓之鸟的精神状态,派八路军在日军撤退的王家池公路附近部署埋伏,再次进攻敌军,最终消灭敌军大部分兵力,并且击毙了日军的旅团长山口少将。
经此一役,杨勇率领的部队在吕梁山区取得了三战三捷,成为了令日军闻风丧胆的存在。日军在吕梁山区备受我军的打击之后,从此彻底放弃了西渡黄河的计划,陕北延安革命根据地的安全从此也得到了保障。对此,杨勇做出的贡献堪称不可磨灭。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杨勇担任京冀鲁豫军区第七军队司令员,在日后的解放战争中大放异彩。同年11月,杨勇率领其麾下部队在4天的时间内接连攻克巨野等3座城市,歼灭伪军7000多人,令国民党军队感到惊恐万分。1946年6月,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杨勇率领部队出击陇海路,攻克砀山。1947年,杨勇又指挥部队攻克聊城,再次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1947年4月,杨勇率领部队参加豫北战役,重创敌军。同年,杨勇追随中原野战军,千里挺进大别山,从此一举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攻守态势。1948年,在豫东战役中,杨勇连续三次狙击国民党胡琏兵团,歼灭敌军7000余人。
淮海战役爆发后,杨勇在在张公店地区歼灭国军181师5000余人,俘虏师长米文和。随后,杨勇率领部队参加双堆集战役,又俘虏了吴绍周等国民党高级将官,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9年4月,渡江战役打响后,杨勇担任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先后攻占衢州、景德镇、上饶等20余座城镇。1949年11月,杨勇又率领军队进军大西南,促成了贵州、四川等西南省份的解放。
1953年,在抗美援朝战争的尾声,杨勇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指挥金城战役,有力推动了朝鲜战争的停战谈判。1955年,杨勇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负责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镇守朝鲜,防止美韩联军的卷土重来,并且推动朝鲜的战后建设。
纵观新中国的第一批开国上将,杨勇是为数不多经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将领。因此,杨勇被毛主席称赞为“能够代表开国上将”的人物,也就不足为奇。
带兵的一把好手
1958年10月,杨勇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撤回国内,圆满完成了镇守朝鲜,防止美韩联军卷土重来的任务。然而,杨勇并没有就此躺在功劳簿伤。1958年9月,杨勇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司令员,负责保障首都地区的安全,由此可见毛主席等中央军委对杨勇的信任程度。
1959年,杨勇担任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阅兵式总指挥,陪同国防部部长林彪检测三军部队。1959年10月,杨勇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自此,杨勇迎来了自己人生事业辉煌的顶点。
在就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期间,杨勇积极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在北京军区积极练兵,保障了首都地区的长治久安。然而,令杨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严厉的练兵措施,也让自己一度卷入到了历史的漩涡当中。
20世纪60年代,杨勇在军中发表演讲,强调军队应当以训练优先,以提高自身的军事素养优先。然而,令杨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这一番话触怒了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最终,杨勇在20世纪60年代末一度被免去了大部分职务,受到了各种各样不公正的待遇。
1969年,我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参会的毛主席发现当时挂职北京军区司令员的杨勇并没有出现在会议现场时,说道:“那个北京的杨勇,究竟是怎么回事?你们说他有过错,但总还是有一些功劳的吧?”
毛主席的这一番话,让杨勇日后的生活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1972年,杨勇被重新启用,担任沈阳军区的副司令员,协助毛主席的另一名干将陈锡联协助沈阳军区的边防和作战任务。1977年,杨勇再次被重新任命为解放军副参谋长,为日后的国防现代化建设付出了毕生心血。1978年改革开放后,杨勇正式恢复名誉,获得了历史客观公正的评定。
由于杨勇的一生战功赫赫,同时善于带兵打仗,因此与杨得志、杨成武二人并称为军中“三杨”,他们都为共和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83年1月,杨勇因病逝世,享年70岁,中国人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舍身忘我的精神,和曾经为祖国和人民做出过的贡献。
热点资讯/a>
- 长期单身,你究竟有哪些感情难题需要解决?
- 清末动荡史,从林制军抗敌到清帝退位,演绎清朝覆灭全过程
- 绯闻不到24小时,刘宇宁祝绪丹先后发声:都好朋友,别闹了!
- 3PE钢管抗拉伸性能研究与分析
- 小号装备怎么追进度?新版本赛季全流程升级避坑指南